今天告訴你國產打磨機器人產業的底氣在哪里?
當前,隨著全球數字化發展進程提速,在資本、人才、技術向這一產業聚集的當下,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創新發展、升級換代的重要機遇期。我國擁有廣闊的應用市場、良好的發展環境及完善的產業生態,因此,機器人產業在我國具有不可限量的發展潛力。
《“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2025年我國將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制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為了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各地根據自身情況,都在響應號召積極建設機器人產業集群,如今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我國的機器人產業園。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位坐落于上海市寶山區顧村工業園區內。(顧村工業園區成立于1994年,2006年經上海批準整合升級為市級工業園區,列入為上海市104產業園區總占地面積共3.09平方公里)是2012年經上海市經信委批準設立、以上海市“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和寶山區顧村鎮區域發展規劃為政策指導的特色重點工業園區。??
目前,園區入駐企業100多家,發那科機器人公司、鑫燕隆汽車流水線制造公司、法維萊軌道交通車輛公司、網絡net餐飲服務機器人公司等機器人生產、服務、應用企業已經落戶園區。
深圳機器人產業園
深圳南山機器人產業園是深圳第1個以機器人為主體的產業園,此園區,以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新型傳感器、數控裝備為主要方向,以突破智能傳感、智能控制、智能制造、信息處理等共性關鍵技術為支撐,通過技術創新、示范應用,建成具有深圳特色的國內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基地。
該產業園區于2015年12月正式啟動,占地面積達到60萬平方米,總投資達到40億元。其優越的產業鏈布局、多元立體的產業形態與全方面的產業服務支持對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和升級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
北京機器人產業園
北京石景山工業機器人園區是北京市內的一個重要機器人產業聚集區。該園區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區,涵蓋約20平方公里的區域,是G60科技創新走廊沿線的重點示范區之一。
北京石景山工業機器人園區是國內工業機器人園區之一,該園區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該園區集聚了眾多機器人企業,涉及機器人技術研發、制造、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鏈服務,涵蓋工業、服務、醫療等多個領域。
蕪湖機器人產業園
作為全國第1個機器人產業發展集聚區,擁有20萬平方米的機器人孵化器,產業集聚效應日趨顯現,涵蓋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系統集成、服務機器人、人工智能、智能裝備等六大板塊,形成了以研發、投融資、應用推廣、人才支撐、產業鏈協同的全產業鏈發展生態。
近10年來,蕪湖市機器人產業取得長足發展,建成全國第1個機器人產業發展集聚區,形成了關鍵零部件自主可控、機器人本體全方面接近國際水平、機器人系統集成日趨成熟的全產業鏈集聚態勢。目前,基地已齊聚產業鏈機器人企業200多家,其中規上企業100多家,2022年產值突破350億元,同比增長16%。
西伏河機器人產業園
西伏河機器人產業園位于江蘇省鹽城鹽南高新區,占地面積2400畝。園區機器人全生態產業鏈成效初顯。目前有佳旺精密零部件、怡信智聯等上游關鍵零部件企業5家,有極智嘉機器人、新石器無人車、高仙機器人等機器人中游企業23家,有在汽車、3C、物流等相關行業和焊接、搬運、切割等細分領域的企業。
沈陽機器人產業園
沈陽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前沿城市之一,發展機器人將是其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產業。沈陽機器人產業園規劃面積達5平方公里,集中多家機器人制造商和高校研究機構。遼寧新興產業的企業之一——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正坐落于此。
天津機器人產業園
天津機器人產業園坐落于天津市武清區,園區堅持以機器人產業為主導產業,全方面推進產業集聚、產業鏈整合以及產業之間聯動共融發展。目前,園區已經引進鼎奇主軸、辰星自動化、納恩博科技、天瑞博科技等多個國家863機器人科技成果轉換項目。
園區依托科技產業化中心,規劃面積24萬平方米,提供11萬平米科技產業化中心和1.2萬平米孵化器,大力引進研發院所、初創期行業相關企業,計劃利用5年時間引進100家企業,把園區打造成集研發、生產為一體的全球機器人產業基地。
青島機器人產業園
作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至大的機器人和智能裝備基地,青島機器人產業園的研究院所和生產商覆蓋全國,成為中國智能制造重要載體。青島國際機器人產業園位于青島膠州灣北岸青島高新區,重點吸引國內外的品質優機器人研發制造應用企業及相關配套企業入駐,引進品質優機器人產業鏈項目200余個。,落戶青島的機器人企業有ABB、安川、發那科、那智越、新松、軟控集團、科捷機器人、寶佳等。
青島國際機器人產業園著力打造我國北方至大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到2023年年底,產業園成長為山東乃至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機器人示范園區,以研發設計和應用服務為特色,覆蓋整個產業鏈。
用市場邏輯、國家力量推動技術創新。
近日,繼滬深之后,北京又印發了《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目標到2025年,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100種高技術高附加值機器人產品、100種具有全國推廣價值的應用場景,萬人機器人擁有量達到水平,形成創新要素集聚、創新創業活躍的發展生態。全市機器人關鍵產業收入達到300億元以上,打造國內、國際先進的機器人產業集群。
在政策極端利好的背景下,我國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窗口期,極大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未來,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終點在哪里?未來機器人會給人類帶來什么?這些問題,只有發展才能給出答案。
上一條: 拋光打磨:繼續人工or增添機器人?